2月財新製造業PMI升至49.9 創3個月高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3/01 10:24

分享:

分享:

財新中國2月製造業PMI回升至3個月高位,顯示製造業收縮的步伐有所放緩。分項數據顯示供需均改善,從收縮轉為擴張,海外需求惡化之勢也有緩和,分析指,這可能受益於去年末開始的基建力度加大。

新訂單指數重回50.2的擴張區間

財新/Markit周五聯合公佈,經季節性調整的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升至49.9,高於市場預測的48.5和上月的48.3,為三個月高點。其中新訂單指數結束連續兩個月的收縮,重回50.2的擴張區間。

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鍾正生認為,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下行之勢有所放緩。 總體而言,隨著專項地方債提早發行和貨幣政策的定向調整,製造業形勢受益於基建投資加快,在2月有明顯復甦。

他稱,由於需求改善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反彈,工業品價格也開始回升。不過製造商資本周轉的壓力再次顯現,反映出融資環境並未如期緩和,信貸擴張的效果還不明顯。

產出與新訂單指數皆出現輕微擴張,但新出口訂單重回50下方。在新出口訂單輕微減少的背景下,本月製造業恢復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內需上升。不過鍾正生指出,新出口訂單仍達到2018年4月以來的第二高位,外需並未像去年那樣迅速惡化。

受益基建投資 惟製造商資本周轉壓力再現

價格指數方面,2月投入和出廠價格均較前月回升,其中後者四個月以來首次升至50上方,這意味著2月生產者價格指數按年增幅可能略有回升;供應商供貨時間指數在50下方進一步下滑,表明其資本周轉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。

採購庫存指數維持在50下方但按月略有上升,降幅放緩,表明製造商補庫存意願略有回升,成品庫存指數則降至2016年6月以來最低,許多受訪廠商增加動用現有庫存,以交付新訂單。

2月就業指數略有下滑,用工收縮態勢已持續64個月;產出預期指數微降,但仍保持較高水平,業界的樂觀預期普遍與市況好轉、投資增加和新產品線等預期因素有關。不過,中美貿易爭端持續且結局未明,需求相對低迷,加上國家政策的限制,廠商擔心這些因素會影響產出前景。

而昨日出爐的中國2月官方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則雙雙回落,其中製造業PMI因春節淡季因素降至三年低位,非製造業PMI按月下降0.4個百分點至54.3。總體來看,工業生產仍偏弱,經濟仍處下行態勢,不過,國內需求出現邊際轉好跡象、企業信心有所恢復,企穩因素開始增加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